( 2018年3月21日 )
尊敬的澳门中华总商会马有礼会长、高开贤理事长,
澳门中华总商会各位会董、理监事,
工商界各位同仁,各位嘉宾、各位新闻界朋友
很高兴和我的同事参加澳门中华总商会一年一度的工商业座谈会,在这个很好的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向在座各位行业前辈、先进好好学习。
澳门整体经济已脱离经济深度调整期,进入稳中趋好的阶段。
我先透过一些数字,和大家回顾2017年的经济情况。
2017年本地生产总值为4042.0亿澳门元,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为622,803元 (约77,596美元),按年实质上升9.1%。2017年第1季澳门经济按年实质上升11.5%,第2季增长11.0%,第3季增长6.3%,第4季增长8.0%,全年实质增长9.1%。
GDP数据印证了澳门整体经济已脱离过去二十六个月的经济深度调整期,进入稳中趋好的阶段。
对于GDP的变化,值得关注的是,服务出口及进口增加15.4%及9.6%,其中,博彩服务出口上升16.4%,而其他旅游服务出口也有相近比例的升幅,达15.4%,可见过去一年澳门经济增长变化并不是如过往般以博彩业为主,我们过去一直努力推进的经济适度多元工作是渐见成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2017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上调本澳2017年的整体经济增长预测,从4月份的2.8%向上修订至13.4%;同时,IMF亦把本澳2018年经济增长预测,从1.7%上调至7.0%。当然,对于IMF的预测,我们还需要观察未来的一年经济发展情况。
我们再看另一组数字:2017年零售业销售额为662.6亿元,按年上升12.6%。受惠于旅客消费增加,2017年主要零售行业中以皮具(+22.4%)的升幅较明显,而钟表及珠宝(+17.0%)、化妆品及卫生用品(+16.2%)和百货商品(+14.9%)亦录得升幅。可以看到,零售业较过往有较大的升幅。
至于社会一直关注的博彩毛收入,2017年全年幸运博彩毛收入2,657.4亿元,同比上升19.1%。
另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也是我们一直致力推动的以会议为先的会展业,它在2017年也有一定的发展:2017年全年的与会人数是 24.5万人次,按年增加39.3%。
以上的数据反映了我们的整体经济、企业发展情况。我们再看看人力资源和通货膨胀两组数据,这和广大居民息息相关:2017年全年总体失业率为2.0%,这是保持相对低的水平,本地居民失业率为2.7%。2017年综合消费物价平均指数按年上升1.23%。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综合消费物价平均指数有轻微上调,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稳住了就业。
大家很关心财政储备数据,去年除了基于整体经济情况因素外,我们也对财政储备投资和监管制度管理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调整由基金经理管理的投资比例等等,2017年澳门特别行政区财政储备的投资收入为220.7亿元,年回报率达4.8%。回顾过去,2015年年回报率是0.7%,2016年年回报率是0.8%,相比2016年,2017年是增加了5.6倍(6倍)。
澳门的城市定位是旅游休闲中心,来澳旅客数据能反映经济情况,我们看看2017年旅客数据:2017年全年入境旅客共32,610,506人次,按年增加5.4%,大家应该记得去年澳门曾经历天鸽风灾,对来澳旅客是有一定影响,特区政府也做了连串宣传工作,吸引游客来澳,这个升幅是令人满意的。
对于旅客数据,我们要留意留宿旅客数据:2017年留宿旅客达17,254,838人次,上升9.9%。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旅客总消费( 不包括博彩 )达613.2亿元,较2016年的526.6亿元,按年上升16.4%。2017年第1季旅客人均消费为1,709元,按年增加10.5%;第2季旅客人均消费为1,787元,按年上升11.7%,按季比较亦增加4.6%;第3季旅客人均消费为1,926元,按年上升6.7%,按季亦增加7.8%;第4季旅客人均消费为2,072元,按年上升13.2%,按季亦增加7.6%。
2017年留宿旅客( 2,883元 )及不过夜旅客人均消费( 754元 )按年分别上升7.6%及8.7%;其中,中国内地( 3,289元 )、台湾地区(2,902元)及新加坡( 2,815元 )留宿旅客的人均消费较高。在总消费方面,留宿旅客( 497.5亿元 )及不过夜旅客的( 115.7亿元 )分别增加18.2%及9.5%。
2017年,访澳旅客消费方面,以一百元作例,旅客以45.5元用于购物,25.8元用于住宿,20.9元用于餐饮。这个结构是令人意外的,尤其是旅客用于餐饮和住宿的比例,相差并不大。
除了旅客外,我们再看看会展客,以会议为先的会展业是特区政府致力推动的新兴产业之一,究竟会展客对澳门其他行业会带来甚么影响?根据旅客主要来澳目的统计,2017年,以来澳参加会议/展览之旅客人均消费( 3,456元 )居首位,随后是来澳购物( 2,571元 )及来澳度假( 2,508元 );这三类旅客的人均消费之按年变动分别增加28.0%、6.5%及11.3%。
大家很关心特区政府的财政是否稳健,2017年,特区政府财政盈余403亿,相比2015年293亿,2016年216亿是有所上升。
以上的数据,供大家参考。而除了数据反映澳门经济情况外,国家发展也和澳门经
济息息相关。马会长和高理事长刚自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代表会议回来,我也在两位面前班门弄斧。
服务国家发展所需,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赶乘国家发展快车
我一直关注两会报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参加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提出五点建议,他表示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澳门要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保持长期繁荣稳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必由之路。十九大报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是澳门发展应该抓住也能够抓住的重大机遇。
习近平主席在昨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在这里,我想提一点,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配合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提下,服务国家发展所需,赶乘国家发展快车。
或者我们先来看看国际组织对澳门未来的预测:国际货币组织( IMF )对2018年全球的经济预测为3.9%增幅,对中国内地2018年及2019年经济预测分别有6.6%、6.4%的增幅,对美国2018及2019年经济预测分别有2.7%、2.5%增幅,对澳门经济预测分别有7%、6.1%增幅。世界银行对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为3.1%。两个国际机构对澳门的经济预测都比全球经济增长率高。
由世界权威组织的预测,以及刚才和大家分享的经济数据,包括旅客消费结构等,特别是对中国、美国和澳门的经济预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市场在哪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世界货币组织的预测中,澳门未来经济发展是相对乐观,是稳中向好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澳门得益于国家发展,我们有可以抓住国家发展快车的先机,可以分享国家发展红利。
这是否意味着澳门经济前景大好?其实不论是2017年还是2018年,都曾一再出现黑天鹅、新常态等名词,由此可见,不稳定性因素充斥全球,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恐怖主义、天灾等等,都在左右着经济发展,当澳门遇上这些不可预判的因素,会怎样?这也正正是中央政府一直要求我们,从政府到企业,乃至市民,共同做好经济适度多元工作,提升城市韧性,提升城市应对日益频繁的自然、社会和经济不确定性冲击和挑战时的“容受力”和“回复力”,城市韧性包括整体经济竞争力、企业和市民的抗逆能力等等。
经济适度多元并不单单是为了GDP数字上的变化,它是为了推动城市从过往量的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优质的增长。
我们一些过往具优势的大企业,是否永远天下无敌?答案肯定不是,它要面对区域竞争;中小企业也要面对经营成本上升,人力资源等等问题,故此,特区政府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力所能及地向企业提供不同针对性的支持和协助。特别是经财司范畴的部门,透过提供及时和针对性的支持,协助企业提升应对不稳定因素的容受力和回复力。
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务实、精准、有效地参与国家发展
对于2018年,我们有信心朝稳中有进,稳中趋好的方向发展。
再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如何能把握国家发展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相信大家留意到,不论是十九大报告还是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雄安新区建设等,对于这些国家发展大计,澳门如何精准地发挥能力,务实地参与其中?我们如何以甚么切入点参与?我想我们要立足于服务国家所需,发挥澳门所长,只有符合国家发展大局所需,我们才能真正搭上国家发展快车,从而可以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分享发展红利。故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务实、精准、有效地参与国家发展。
刚才有朋友问我,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澳门可以做到甚么?其实我们拥有国家赋予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及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等定位,我们如何利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除了民心相通外,还可以做到贸易畅通?如精准参与方面,我们是否可以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依托,做好旅游培训等工作;我们借助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协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走出去,为他们和葡语系国家搭建桥梁?这些工作都是我们可以构思,而且能很好地发挥澳门优势,避开澳门自身的短板。在座各位都是商界先进,相信你们在这个大机遇中一定可以抓住属于你们的商机。
对于澳门如何抓住国家发展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特区政府必须积极作用、有所作为,我们必须尽力把各种相关讯息让社会知悉,同样地,商界对商机有快速的敏感度,我也希望各位能及时提供,和我们及时沟通,大家同心合力,主动地参与国家建设,赶乘国家发展快车。
如特区政府一直推动的特色金融,澳门具有开放的制度环境。长期以来,澳门一直奉行利伯维尔场经济制度,是资金自由港,融资成本较低,重点发展特色金融业务的融资租赁,有机结合国家大政“一带一路"倡议。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希望透过举办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等,就是让买家、卖家、需要方和融资方同场出现,解决大家所需,推动除了产能走出去外,还要推动产融走出去,澳门在该方面可以做得更多。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我们还可以为居民提供甚么?如何让居民便捷地到广东地区投资、创业、就业,特区政府一直做了大量工作,今日的座谈会,海关吴国庆副关长也在座,海关方面在推动便捷通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年青人知道,粤港澳大湾区有他们一展所长的空间;让我们的中小企业找到他们的发展平台和合作伙伴,这些工作都是各政府部门,包括劳工局、贸促局、生产力等等,必须要做的,必须要推动的工作。在就业博览会,我们特别邀请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型企业前来参与,就是希望透过这个平台,让我们的年青人透过这个平台,认识祖国,有机会和具国际水平的知名大企业接触。
我们一直希望推动双方接触、沟通的工作,这些大企业来澳,并不单单是向本地居民本地青年人提供就业空间,而是透过这些机会,搭建平台,希望将来有机会吸引这些企业落户澳门。
记得曾和高开贤理事长参加一个活动,当时有一位老华侨说:走出去,就是为了走回来。我们的年青人,走出去认识世界,认识国家发展,他们也会回来建设澳门。
创新理念,创新思维。新时代、新格局,要有新作为
我们要有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就是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我们必须以创新理念去推动经济发展,在新时代、新格局,要有新作为,就必须要有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这样,才能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过往,我们只是简单地追求GDP数字上的变化,但面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我们必须提升城市韧性,提升城市的“容受力”和“回复力”,培育和构建多元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在这里,我必须强调一点,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必须加强监管综合旅游娱乐业,推动行业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配合澳门迈向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此外,以会议为先的会展业,特色金融等都是我们推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的抓手。今日上午,我出席了中葡论坛成立15周年展望及回顾座谈会,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是国家赋予澳门的定位,借助平台作用,如透过中国与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的建设,我们推动特色金融发展,同时,也以创新思维去探索新的路向,如探索国内资本市场的可行性,作为特色金融一个重要的起步点,我们希望在座的前辈,同业先进,以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多提意见。
我们知道,特色金融除了可以吸引资金外,也向我们的年青人提供优质就业机会,也带动周边行业发展,如银行、保险等行业。回头再说中葡平台,不要忘记,我们还有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其实该中心的作用除了食品外,是否还可以做好其他的贸易工作?而人民币清算平台,我们是否要思考如何把它和国家的大政,如人民币国际化连在一起?过程中,发挥澳门和葡语国家联系的作用。
至于财富管理方面,随着澳门居民在银行储蓄量日渐提升,澳门银行资产量的提升,我们也可以探索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发展,金融管理局近来也推动和鼓励业界开拓该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在致力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在推动特色金融工作上,人才是必须面对的问题,贸促局方面已因应特色金融发展所需人才输入,特别设了特别通道,并加快审批程序。将来会因应特区政府五年规划,以及人才发展委员会的研究和社会实际发展所需,对人才输入作出调整,过程中会不断聆听社会要求。在中医药方面,我们一直致力推动国际化、商品化和标准化。
另外,我想谈谈经财司的工作,一直以来,我们都尽力优化我们的工作,向企业和市民提供便捷服务,以人为本,便民便商。天鸽风灾中,我们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全力投入灾后支持工作,包括对受灾中小企的援助,在此,我向中华总商会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表示衷心感谢。
未来,面对我们连串的工作,包括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等等,有许多的机遇,我们要在新时代、新气象,要有新作为。
刚才有朋友问我,你今年会唱甚么歌?坦白说,我不会唱歌,但想凭歌词寄意,无论环境是顺流逆流,经历多少几许风雨,大家都继续风雨同路,坐着国家发展的快车,澳门的未来发展就好比千个太阳,我们要贯彻自强不息的澳门精神,活出真我的风采,更相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