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財政司梁維特司長在中華總商會工商座談會上講話

( 2018年3月21日 )
尊敬的澳門中華總商會馬有禮會長、高開賢理事長,
澳門中華總商會各位會董、理監事,
工商界各位同仁,各位嘉賓、各位新聞界朋友
 
很高興和我的同事參加澳門中華總商會一年一度的工商業座談會,在這個很好的經濟信息交流平台,向在座各位行業前輩、先進好好學習。
 
澳門整體經濟已脫離經濟深度調整期,進入穩中趨好的階段。
 
我先透過一些數字,和大家回顧2017年的經濟情況。
 
2017年本地生產總值為4042.0億澳門元,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為622,803元 (約77,596美元),按年實質上升9.1%。2017年第1季澳門經濟按年實質上升11.5%,第2季增長11.0%,第3季增長6.3%,第4季增長8.0%,全年實質增長9.1%。
 
GDP數據印證了澳門整體經濟已脫離過去二十六個月的經濟深度調整期,進入穩中趨好的階段。
 
對於GDP的變化,值得關注的是,服務出口及進口增加15.4%及9.6%,其中,博彩服務出口上升16.4%,而其他旅遊服務出口也有相近比例的升幅,達15.4%,可見過去一年澳門經濟增長變化並不是如過往般以博彩業為主,我們過去一直努力推進的經濟適度多元工作是漸見成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2017年10月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上調本澳2017年的整體經濟增長預測,從4月份的2.8%向上修訂至13.4%;同時,IMF亦把本澳2018年經濟增長預測,從1.7%上調至7.0%。當然,對於IMF的預測,我們還需要觀察未來的一年經濟發展情況。
 
我們再看另一組數字:2017年零售業銷售額為662.6億元,按年上升12.6%。受惠於旅客消費增加,2017年主要零售行業中以皮具(+22.4%)的升幅較明顯,而鐘錶及珠寶(+17.0%)、化妝品及衛生用品(+16.2%)和百貨商品(+14.9%)亦錄得升幅。可以看到,零售業較過往有較大的升幅。
 
至於社會一直關注的博彩毛收入,2017年全年幸運博彩毛收入2,657.4億元,同比上升19.1%。
 
另一個備受社會關注的,也是我們一直致力推動的以會議為先的會展業,它在2017年也有一定的發展:2017年全年的與會人數是 24.5萬人次,按年增加39.3%。
 
以上的數據反映了我們的整體經濟、企業發展情況。我們再看看人力資源和通貨膨脹兩組數據,這和廣大居民息息相關:2017年全年總體失業率為2.0%,這是保持相對低的水平,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7%。2017年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按年上升1.23%。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有輕微上調,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穩住了就業。
 
大家很關心財政儲備數據,去年除了基於整體經濟情況因素外,我們也對財政儲備投資和監管制度管理採取了一些措施,包括調整由基金經理管理的投資比例等等,2017年澳門特別行政區財政儲備的投資收入為220.7億元,年回報率達4.8%。回顧過去,2015年年回報率是0.7%,2016年年回報率是0.8%,相比2016年,2017年是增加了5.6倍(6倍)。
 
澳門的城市定位是旅遊休閒中心,來澳旅客數據能反映經濟情況,我們看看2017年旅客數據:2017年全年入境旅客共32,610,506人次,按年增加5.4%,大家應該記得去年澳門曾經歷天鴿風災,對來澳旅客是有一定影響,特區政府也做了連串宣傳工作,吸引遊客來澳,這個升幅是令人滿意的。
 
對於旅客數據,我們要留意留宿旅客數據:2017年留宿旅客達17,254,838人次,上升9.9%。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旅客總消費( 不包括博彩 )達613.2億元,較2016年的526.6億元,按年上升16.4%。2017年第1季旅客人均消費為1,709元,按年增加10.5%;第2季旅客人均消費為1,787元,按年上升11.7%,按季比較亦增加4.6%;第3季旅客人均消費為1,926元,按年上升6.7%,按季亦增加7.8%;第4季旅客人均消費為2,072元,按年上升13.2%,按季亦增加7.6%。
 
2017年留宿旅客( 2,883元 )及不過夜旅客人均消費( 754元 )按年分別上升7.6%及8.7%;其中,中國內地( 3,289元 )、台灣地區(2,902元)及新加坡( 2,815元 )留宿旅客的人均消費較高。在總消費方面,留宿旅客( 497.5億元 )及不過夜旅客的( 115.7億元 )分別增加18.2%及9.5%。
 
2017年,訪澳旅客消費方面,以一百元作例,旅客以45.5元用於購物,25.8元用於住宿,20.9元用於餐飲。這個結構是令人意外的,尤其是旅客用於餐飲和住宿的比例,相差並不大。
 
除了旅客外,我們再看看會展客,以會議為先的會展業是特區政府致力推動的新興產業之一,究竟會展客對澳門其他行業會帶來甚麼影響?根據旅客主要來澳目的統計,2017年,以來澳參加會議/展覽之旅客人均消費( 3,456元 )居首位,隨後是來澳購物( 2,571元 )及來澳度假( 2,508元 );這三類旅客的人均消費之按年變動分別增加28.0%、6.5%及11.3%。
 
大家很關心特區政府的財政是否穩健,2017年,特區政府財政盈餘403億,相比2015年293億,2016年216億是有所上升。
 
以上的數據,供大家參考。而除了數據反映澳門經濟情況外,國家發展也和澳門經濟息息相關。馬會長和高理事長剛自北京參加全國人大代表會議回來,我也在兩位面前班門弄斧。
 
服務國家發展所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趕乘國家發展快車
 
我一直關注兩會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參加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提出五點建議,他表示支持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澳門要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保持長期繁榮穩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必由之路。十九大報告提出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是澳門發展應該抓住也能夠抓住的重大機遇。
 
習近平主席在昨天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強調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作為,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在這裏,我想提一點,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在配合國家發展大局的前提下,服務國家發展所需,趕乘國家發展快車。
 
或者我們先來看看國際組織對澳門未來的預測:國際貨幣組織( IMF )對2018年全球的經濟預測為3.9%增幅,對中國內地2018年及2019年經濟預測分別有6.6%、6.4%的增幅,對美國2018及2019年經濟預測分別有2.7%、2.5%增幅,對澳門經濟預測分別有7%、6.1%增幅。世界銀行對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測為3.1%。兩個國際機構對澳門的經濟預測都比全球經濟增長率高。
 
由世界權威組織的預測,以及剛才和大家分享的經濟數據,包括旅客消費結構等,特別是對中國、美國和澳門的經濟預測,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市場在哪裏。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世界貨幣組織的預測中,澳門未來經濟發展是相對樂觀,是穩中向好的,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澳門得益於國家發展,我們有可以抓住國家發展快車的先機,可以分享國家發展紅利。
 
這是否意味著澳門經濟前景大好?其實不論是2017年還是2018年,都曾一再出現黑天鵝、新常態等名詞,由此可見,不穩定性因素充斥全球,保護主義、地緣政治風險恐怖主義、天災等等,都在左右著經濟發展,當澳門遇上這些不可預判的因素,會怎樣?這也正正是中央政府一直要求我們,從政府到企業,乃至市民,共同做好經濟適度多元工作,提升城市韌性,提升城市應對日益頻繁的自然、社會和經濟不確定性衝擊和挑戰時的“容受力”和“回復力”,城市韌性包括整體經濟競爭力、企業和市民的抗逆能力等等。
 
經濟適度多元並不單單是為了GDP數字上的變化,它是為了推動城市從過往量的高速增長轉向追求高質、優質的增長。
 
我們一些過往具優勢的大企業,是否永遠天下無敵?答案肯定不是,它要面對區域競爭;中小企業也要面對經營成本上升,人力資源等等問題,故此,特區政府如何針對這些問題,力所能及地向企業提供不同針對性的支援和協助。特別是經財司範疇的部門,透過提供及時和針對性的支援,協助企業提升應對不穩定因素的容受力和回復力。
 
我們必須深入了解,務實、精準、有效地參與國家發展
 
對於2018年,我們有信心朝穩中有進,穩中趨好的方向發展。
 
再回到剛才的話題,我們如何能把握國家發展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相信大家留意到,不論是十九大報告還是政府工作報告,多次強調“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和雄安新區建設等,對於這些國家發展大計,澳門如何精準地發揮能力,務實地參與其中?我們如何以甚麼切入點參與?我想我們要立足於服務國家所需,發揮澳門所長,只有符合國家發展大局所需,我們才能真正搭上國家發展快車,從而可以共建共享發展成果,分享發展紅利。故此,我們必須深入了解,務實、精準、有效地參與國家發展。
 
剛才有朋友問我,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澳門可以做到甚麼?其實我們擁有國家賦予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以及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等定位,我們如何利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除了民心相通外,還可以做到貿易暢通?如精準參與方面,我們是否可以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依托,做好旅遊培訓等工作;我們借助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協助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走出去,為他們和葡語系國家搭建橋樑?這些工作都是我們可以構思,而且能很好地發揮澳門優勢,避開澳門自身的短板。在座各位都是商界先進,相信你們在這個大機遇中一定可以抓住屬於你們的商機。
 
對於澳門如何抓住國家發展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區政府必須積極作用、有所作為,我們必須盡力把各種相關訊息讓社會知悉,同樣地,商界對商機有快速的敏感度,我也希望各位能及時提供,和我們及時溝通,大家同心合力,主動地參與國家建設,趕乘國家發展快車。
 
如特區政府一直推動的特色金融,澳門具有開放的制度環境。長期以來,澳門一直奉行自由市場經濟制度,是資金自由港,融資成本較低,重點發展特色金融業務的融資租賃,有機結合國家大政“一帶一路"倡議。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希望透過舉辦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等,就是讓買家、賣家、需要方和融資方同場出現,解決大家所需,推動除了產能走出去外,還要推動產融走出去,澳門在該方面可以做得更多。
 
此外,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我們還可以為居民提供甚麼?如何讓居民便捷地到廣東地區投資、創業、就業,特區政府一直做了大量工作,今日的座談會,海關吳國慶副關長也在座,海關方面在推動便捷通關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時,我們必須讓我們的年青人知道,粵港澳大灣區有他們一展所長的空間;讓我們的中小企業找到他們的發展平台和合作伙伴,這些工作都是各政府部門,包括勞工局、貿促局、生產力等等,必須要做的,必須要推動的工作。在就業博覽會,我們特別邀請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型企業前來參與,就是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讓我們的年青人透過這個平台,認識祖國,有機會和具國際水平的知名大企業接觸。
 
我們一直希望推動雙方接觸、溝通的工作,這些大企業來澳,並不單單是向本地居民本地青年人提供就業空間,而是透過這些機會,搭建平台,希望將來有機會吸引這些企業落戶澳門。
 
記得曾和高開賢理事長參加一個活動,當時有一位老華僑說:走出去,就是為了走回來。我們的年青人,走出去認識世界,認識國家發展,他們也會回來建設澳門。
 
創新理念,創新思維。新時代、新格局,要有新作為
 
我們要有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就是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發展,尤其是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我們必須以創新理念去推動經濟發展,在新時代、新格局,要有新作為,就必須要有創新理念和創新思維,這樣,才能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過往,我們只是簡單地追求GDP數字上的變化,但面對各種挑戰和不確定因素,我們必須提升城市韌性,提升城市的“容受力”和“回復力”,培育和構建多元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在這裏,我必須強調一點,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必須加強監管綜合旅遊娛樂業,推動行業朝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配合澳門邁向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此外,以會議為先的會展業,特色金融等都是我們推動產業適度多元發展的抓手。今日上午,我出席了中葡論壇成立15周年展望及回顧座談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是國家賦予澳門的定位,借助平台作用,如透過中國與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的建設,我們推動特色金融發展,同時,也以創新思維去探索新的路向,如探索國內資本市場的可行性,作為特色金融一個重要的起步點,我們希望在座的前輩,同業先進,以及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多提意見。
 
我們知道,特色金融除了可以吸引資金外,也向我們的年青人提供優質就業機會,也帶動周邊行業發展,如銀行、保險等行業。回頭再說中葡平台,不要忘記,我們還有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其實該中心的作用除了食品外,是否還可以做好其他的貿易工作?而人民幣清算平台,我們是否要思考如何把它和國家的大政,如人民幣國際化連在一起?過程中,發揮澳門和葡語國家聯繫的作用。
 
至於財富管理方面,隨著澳門居民在銀行儲蓄量日漸提升,澳門銀行資產量的提升,我們也可以探索人民幣金融產品的發展,金融管理局近來也推動和鼓勵業界開拓該方面的工作,同時,也在致力完善法律法規制度。
 
在推動特色金融工作上,人才是必須面對的問題,貿促局方面已因應特色金融發展所需人才輸入,特別設了特別通道,並加快審批程序。將來會因應特區政府五年規劃,以及人才發展委員會的研究和社會實際發展所需,對人才輸入作出調整,過程中會不斷聆聽社會訴求。在中醫藥方面,我們一直致力推動國際化、商品化和標準化。

另外,我想談談經財司的工作,一直以來,我們都盡力優化我們的工作,向企業和市民提供便捷服務,以人為本,便民便商。天鴿風災中,我們以及其他政府部門全力投入災後支援工作,包括對受災中小企的援助,在此,我向中華總商會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協助表示衷心感謝。
 
未來,面對我們連串的工作,包括互聯網+、粵港澳大灣區等等,有許多的機遇,我們要在新時代、新氣象,要有新作為。
 
剛才有朋友問我,你今年會唱甚麼歌?坦白說,我不會唱歌,但想憑歌詞寄意,無論環境是順流逆流,經歷多少幾許風雨,大家都繼續風雨同路,坐著國家發展的快車,澳門的未來發展就好比千個太陽,我們要貫徹自強不息的澳門精神,活出真我的風采,更相信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