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是以增加值的角度,反映各行業對整體經濟貢獻之比重;而增加值是反映一經濟活動( 例如某一產業或行業 )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新增價值,即有關經濟活動所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減去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貨品和服務的價值。產業分為第一產業( 如漁業、農業、畜牧業等 )、第二產業( 如採礦業、工業、建築業等 ),以及第三產業( 即服務業,例如批發零售業、飲食業、金融業、博彩業等等 )。
2022年本澳各類經濟活動持續受疫情因素困擾,尤以第三產業的表現較為遜色,導致本澳整體行業增加值總額較2021年實質下跌18.8%。
產業結構變化
2022年第二產業的增加值總額按年實質下跌5.6%,但佔整體行業的比重則上升1.7個百分點至9.5%,其中建築業的比重上升1.3個百分點至7.1%,水電及氣體生產供應業的比重上升0.3個百分點至1.5%,製造業比重則微升0.1個百分點至1.0%。
第三產業的增加值總額按年實質下跌19.9%,佔整體行業的比重亦下降1.7個百分點至90.5%,當中博彩及博彩中介業的比重按年下跌10.7個百分點至15.2%,而非博彩服務業的比重則按年上升9.0個百分點至75.3%。
初次收入分配情況
初次收入分配是指本地生產總值在政府( 生產及入口稅 )、僱主( 營業盈餘 )、僱員( 僱員報酬 )這三部分的分配情況。
2022年澳門生產及入口稅、營業盈餘及僱員報酬分別為217億澳門元、595億澳門元及1,161億澳門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1.0%、30.2%及58.8%。當中僱員報酬較2021年下跌2.4%,但其跌幅遠較生產及入口稅和營業盈餘為小,因此其比重較按年上升10.5個百分點,而生產及入口稅和營業盈餘的比重則分別按年下降6.2及4.3個百分點。
增加值總額變化
2022年第二產業的增加值總額按年實質下跌5.6%,其中水電及氣體生產供應業、製造業及建築業的增加值總額分別按年下跌5.3%、7.9%及5.4%。
第三產業的增加值總額按年實質下跌19.9%,當中大部分行業的增加值總額均較2021年有所減少,跌幅較大的行業主要涉及博彩及博彩中介業( -53.4% )、酒店業( -32.5% )、飲食業( -24.7% ),以及批發及零售業( -16.4% )等;錄得升幅的行業僅包括不動產業務( +1.1% )、公共行政( +0.9% )以及醫療衛生及社會福利( +0.6% )。
生產法與支出法的統計差異
以生產法及支出法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反映的是同一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在實務上,由於受資料來源、涵蓋範圍及計算方法等因素的影響,計算結果會有差異,這種差異稱為統計誤差,統計誤差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允許存在,澳門的誤差會基本保持在百分之三的範圍內。
- 絕對值為零 .. 不適用 0# 數字少於採用單位半數
註:由於進位原因,項目的總和可能與總數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