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财政年度经济财政范畴施政方针》引介

今年经济财政范畴的施政工作主基调是“稳经济、保就业、顾民生、扩内需”。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和行政长官的坚实领导下,经济财政范畴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坚定贯彻特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有序落实各项经济民生措施,在确保经济基本面稳固和民生福祉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适度多元,进一步增强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为长远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为拉动经济增长,特区政府以出口、投资及消费这“三驾马车”为抓手,有针对性地推行各项经济财政措施,具体而言:

一.          出口方面。服务出口向来是本澳GDP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但受疫情影响十分明显。在本地及周边城市疫情受控的情况下,今年第二季服务出口按年上升562.8%,私人消费亦按年上升12.2%,使得2021年上半年的GDP按年录得25.7%的实质增幅。然而下半年本澳受到零星的新冠确诊病例影响,经济复苏步伐有所放缓。

事实证明,无旅客,占GDP最大比重的服务出口必大受冲击。10月19日珠海取消出入境限制后,旅客人数明显回升。随着疫情稳定,防疫措施逐步放宽,旅游宣传效果逐渐显现,单日入境旅客人数屡创新高,旅客对澳门的旅游消费需求依然强劲。

为加快旅游及相关行业的服务出口复苏,当前最重要是加强旅游推广以开拓多元客源,荟聚八方人脉,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服务元素,促进产业结构的横向多元。未来,相信随着各地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及内地疫情受控,届时旅客数量将逐步回升并拉动服务出口恢复及增长。

此外,为尽快从反复不确定的新冠疫情变化中突围,加快培养新金融业态,《金融体系法律制度》、《信托法》和《基金法》等金融法律制度的优化完善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

二.          投资方面。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扩大公共投资,一批重点城市基建项目正加快推进,从而既优化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基础建设,又可兼顾民生就业。同时,为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中央证券托管系统”(CSD)、“快速支付系统( FPS )”,以及“金融基建数据中心”等重要金融基建系统的构建。

另一方面,疫情下私人投资的信心较为疲弱,因此我们着力优化新兴产业的营商环境,营造行业生态,并透过举办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更多外地机构来澳投资。

三.          内需方面。在短期内旅客数量难以完全恢复的形势下,畅通社区经济内循环愈加重要。经财范畴今年继续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举,以帮助受冲击最直接且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去年和今年累计动用约950亿元的财政储备及100亿元的澳门基金会累计结余,以支援企业发展和居民就业。

具体措施包括:一)推出电子消费优惠计划,充分释放本地市场消费潜力;二)推出8项补贴优惠等精准支援中小企的措施,以稳就业、保民生;三)完善有助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法规( 例如,完成《修改〈印花税规章〉及〈印花税缴税总表〉》、《会计师专业及执业资格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 );以及四)协助企业透过内地知名电商平台发展业务,扩大“特色店”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入VR、AR等科技元素支持社区经济。

展望2022年,尽管新冠疫情仍未结束,全球供应链问题未能缓解,经济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澳门经济基础的基本面不变,通过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基建设施及配套环境,经济产业多元发展的内生动力将得以增强。加上中央不断出台惠澳政策措施以及深合区建设正式启动,为经济适度多元提供了新空间和新机遇。同时,内地经济快速复苏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亦有助提振特区应对不确定环境的信心及底气。

我们相信,随着疫情趋缓以及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澳门社会民生及经济发展逐步回到正轨。

主席阁下、各位议员:

根据行政长官订定的总体施政方针,经济财政范畴2022年的施政目标是“振经济、稳就业、保民生、开新局、谋长远”,主要任务可归纳为三方面:一)在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与深合区协同发展,加快产业适度多元;三)巩固“一中心、一平台”建设,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第一,     施政重点、民生为要。特区政府在公共财政收入大幅收缩的情况下,坚持按2019年的最高标准,延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现金分享等一系列惠民措施,并加强就业保障,维护劳动权益,扎实推进民生措施。明年将动用303亿元的财政储备,并在投资与发展开支计划( PIDDA )作出183.2亿元的财政预算安排,藉此扩大内部需求,提振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第二,     产业多元、势在必行。当前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为本澳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重要窗口期。然而发展大健康产业、现代金融业、高新技术和会展商贸等多元新兴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基础配套和时间培育过程,同时深合区的建设将为澳门新兴产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

其中,大健康产业方面,将以中医药研发制造为切入点,争取更多内地知名的中成药产品来澳上市,并协助在澳门上市的中药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形成产业集聚;现代金融业方面,将重点完善债券市场的软硬基建,并透过制定《信托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修订等,吸引新金融业态在澳门聚集,提高金融业对服务出口的贡献度;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将重点理顺好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引进更多科技企业和人才来澳发展;会展商贸产业方面,除了继续透过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吸引高端商务旅客外,展览活动将整合深合区的空间和展览设施等资源,做强存量、做优增量、做大总量,并做实“以展招商”。

中小企是多元产业的重要市场参与者,为此,我们将加快推动本地中小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例如推出中小企应用数字系统的支持方案,既帮助中小企开展数据挖掘,实现精准营销,亦能够推动中小企改善经营管理,从而更便于申取信贷及把握商机。同时,也将帮助中小企业认识深合区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从而扩展业务,分享深合区建设的红利。

此外,根据深合区“新平台、新空间、新示范和新高地”四大战略定位,在深合区具备封关条件下,将积极向中央部委进一步争取更优惠政策,使得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与澳门之间完全实现“一线放开”,做好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制度建设,使两地规则制度真正衔接起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推动区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     巩固“一中心、一平台”建设,将进一步发挥澳门优质旅游设施和高水平服务的吸引力,深化“旅游+”跨界融合,迭加“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与“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的名片优势,不断丰富澳门构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内涵;加大力度宣传澳门安全宜游城市形象、扶持旅游业和推出更多旅游项目提振社区经济,以及加强与大湾区的旅游合作;同时,完善各项博彩业法律法规,加强博彩与非博彩元素联动,藉以巩固和提升澳门综合旅游休闲业的整体竞争力。

另一方面,持续深耕中葡商贸服务合作平台建设,完善各项工作扩大中葡平台的联动效应,并多管道、多元化促进中葡经贸、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澳门的中葡平台作用。

主席阁下、各位议员:

自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同事们穿梭于澳门的大街小巷聆听社情民意,奔走于琴澳两地共商落实建设深合区的大小事项,深刻体会到民生利益无小事,要提振经济关键是要做好民生,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各个阶层,让居民有获得感;要做好民生福祉的工作,便要躬亲力行。

面对未来更加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除了广纳社会意见,适时调整和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外,经济财政范畴将与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统筹谋划,立足于国家发展大局,放眼长远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民生福祉,从长远利益和全局角度来筹划各项经济民生政策方案。    

我们相信,在中央支持和行政长官的领导下,经济财政范畴各部门必定会肩负使命,扎实落实好各项部署、计划及工作任务,与各方市场参与者及广大居民一起攻坚克难,推动本澳经济焕发出崭新的生机活力。

WhatsApp Image 2021-11-26 at 4.17.44 PM.jpeg 354.73 KB

( 图片来源:新闻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