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經財範疇兩大主軸"促復甦 推發展"

即將過去的2022年是倍經考驗、破難前行的一年,澳門面對全球經濟增長大幅放緩,以及“6‧18”疫情使本地主要工商業活動一度靜止的嚴重影響,令各項經濟復甦的工作任務充滿挑戰。

特區政府推出多項措施以穩定經濟、改善民生,其中包括在稅務及經濟援助領域的多種惠民、惠商措施,以紓解民困,盤活社區經濟,支持中小企業經營;持續舉辦職業配對、帶津培訓,及補助僱主聘用本地僱員,以支援本地居民就業;積極推動旅遊業復甦,擴大宣傳、打造盛事活動吸引各方客源;全力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一步一腳印為澳門經濟復甦儲備能量、厚植基礎。

2023年經濟財政範疇的施政主軸,是要加快經濟復甦,積極謀求發展,促進適度多元,以及全面推進深合區建設。改善民生更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

國家永遠是澳門發展的最強大後盾,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明年澳門無論從面臨的外部環境,抑或自身的內部動力,都會出現諸多利好因素。我們明年的工作將圍繞以下的發展機遇及利好因素部署開展。

一、國家一貫的堅定支持,“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是澳門發展最大的信心所在。

從外部環境來看,環球經濟仍然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但隨著各地區商貿往來、經濟活動的逐漸恢復,中央政府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確保社會經濟發展,國家經濟將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

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而推進“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是這一歷史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深刻學習相關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對澳門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鞏固提升澳門的獨特優勢,配合國家所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一直以來,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受到土地空間等資源因素的制約,為支持澳門的長遠發展,國家制定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方案,助力澳門攜手廣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使我們的發展空間全面擴展、制度優勢更為彰顯。今年,澳門遭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疫情衝擊,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下行壓力,中央政府及時出台各項支持政策,特別是恢復內地居民赴澳門電子簽註及“四省一市”旅行團簽註等政策的頒佈,預計本澳的旅客人氣將明顯回升,從而有效拉動社區經濟,令復甦工作取得實質進展。

中央對澳門的高度重視和關懷,我們必須積極回應,做好相關支持政策的配套落實工作,打好根基,整裝待發迎接推動澳門經濟的全面復甦。

二、新一期博彩批給合同明年生效,深化綜合旅遊休閒業發展,為澳門開啟新篇章。


從自身的內部動力層面,根據行政長官的施政方針,政府將堅持不懈地採取“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優化產業結構。

今年從對博彩業的規範方面,完成了《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法規的修訂工作,從制度層面確保博彩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明年新取得幸運博彩經營權的承批公司須開始兌現競投承諾,政府亦將結合本澳文化底蘊與旅遊資源,深入發掘非博彩元素的潛力。

過去二十年,澳門透過廣泛吸引全球有實力的博彩業投資者參與經營,令本地經濟成功實現飛躍式發展。未來政府會根據澳門的實際情況,制定綜合旅遊休閒業的發展方向,主導及協調與此相關的產業、產品的定位與機制,撬動市場力量,引導及協助企業發展業務,與業界共同做好吸引國際客源的旅遊項目,為創造更多惠及居民的創業、就業機會提供條件。

持續推進“旅遊+”跨界融合,打造集觀光娛樂、文化體育、商務會展、醫療康養、科技體驗、盛事活動等豐富內涵於一體的多元城市,從而提升澳門的整體旅遊吸引力及旅客消費水平,令本澳成為一個受到不同類別旅客喜愛、願意“逗留多日、再來多次”的綜合旅遊休閒目的地。

本澳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變,並已逐步轉型為以博彩業健康有序發展,同時積極推動綜合旅遊休閒業發展的新格局,這預示著澳門的經濟發展即將開啟新篇章。

三、優勢互補、凝聚合力,澳門橫琴一體化是大勢所趨,為本澳經濟適度多元帶來無限機遇。

以創新思維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是澳門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澳門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已逐步成型,把握機遇提升本地與深合區在四大產業上的聯動效應,可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開拓新空間、創造新條件。

( 一 )積極推進現代金融產業發展


過去澳門金融業的發展,主要集中於傳統商業銀行和保險業,未來通過建設並完善各項法規及設施,充份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節點的地理及政策優勢,逐步豐富金融業態。

明年將率先配合包括債券市場、財富管理及跨境金融等方面優化金融軟硬基建,擬定《證券法》,優化《規範投資基金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之設立及運作》及推廣《信託法》等法律法規,並以建立多層次投融資證券業務為中長期發展目標。

同時聯動深合區探索金融對外開放先行先試,促進具資質的金融機構落戶,聚焦培育新金融業態,塑造後發優勢,提升現代金融業內涵,加強對“金融+”複合型人才的培育,逐步將澳門構建成具競爭力的國際金融服務平台。

未來將圍繞現代金融業著力補弱提質,聯同深合區形成發展合力,配合深合區金融“電子圍網”建設,推進金融服務互聯互通。把握機遇不斷提升金融業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貢獻,為澳門居民提供更多就業選擇及機會。

( 二 )圍繞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為承載澳門的科創資源,可有效借助深合區擁有的產業基礎和空間,目前已經陸續出台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等科創政策措施,將加快推動“澳門研發,橫琴轉化”。

大力促進產學研合作。匯集澳琴兩地基金、科企及高校等資源共建產學研聯盟,擴闊科研項目融資渠道,加快澳門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吸納更多有轉化潛力的項目在澳門落地。支持澳門科企參與佈局深合區集成電路、元宇宙產業鏈。

完善有利科企發展的政策環境。落實科技企業認證制度和支援措施,為認證科技企業提供更多配套支持,協同深合區同步出台更多針對性強、有競爭力的產業政策。

( 三 )推進以中醫藥研發製造為切入點的大健康產業


加快推動中醫藥領域的產業和人才集聚,以及澳門中醫藥政策和技術研究,更好利用企業在深合區發展的便利措施,廣泛吸引產業領軍人才和藥企參與其中,促進澳門品牌中醫藥產業的提升。

以“粵澳協同”助力產業發展。按照深合區總體方案部署和澳門《中藥藥事活動及中成藥註冊法》的實施,出台“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澳門設計”的管理制度,打響“澳門註冊+橫琴生產”品牌,鼓勵和協助企業在澳門申請中成藥註冊。

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發揮中葡平台優勢,繼續開展以葡語國家為切入點的中醫藥產品國際註冊、貿易業務,幫助企業將優質產品和技術推廣至葡語國家。

( 四 )培育會展商貿新業態發展模式


大力引進專業會展活動,爭取更多具影響力的行業項目、年會在澳門舉辦。以MIF為載體,組織投融資機構與澳門四大產業重點企業,以及本地中小微企進行專題配對洽談,結合產業特性和需求提供專業會展服務。加強會展活動與招商引資工作的聯動性,助力企業開拓商機。

整合資源加強宣傳,深化“澳門會展環境體驗之旅”,推廣在澳辦展辦會的優勢,以此吸引更多具潛力的會展組織者來澳。延長商務客商在澳的逗留時間,帶動更多商貿合作和旅客消費,擴大會展活動輻射效應,提升會展業態的經濟及就業貢獻。

發揮琴澳“一會展兩地”和跨境聯展便利簽證等優勢,整合兩地資源,形成協同效應,推動更多國際性、區域性會展項目落地。

四、配合國家戰略,積極豐富擴展“中葡平台”功能和內涵。

即使在疫下,中葡論壇的工作亦持續開展,透過線上線下方式積極舉辦各項活動。未來將更加充分發揮中葡綜合體功能作用,並為第六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的召開做好準備工作。隨著澳門中葡平台功能建設的不斷完善,同時以中葡論壇成立二十周年為契機,必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內地、澳門與葡語國家,在貿易、人文、會展及培訓等更多領域間的交流合作水平。

加強中葡經貿往來,推動中葡金融服務平台及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建設,鼓勵澳門銀行持續為葡語國家提供跨境融資服務,加大人民幣產品及服務的推廣力度。助力灣區企業在澳門設立葡語國家業務分部,利用澳門這一商貿合作服務平台,進行交易的人民幣結算。

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葡平台需要更好地配合國家的整體發展戰略,賦予其更加豐富深遠的內涵意義。

上述政策措施是明年經濟財政範疇的工作重點和基本思路。

疫情三年以來,澳門作為極度依靠外部需求的經濟體,經濟復甦與健康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尤為艱巨,經濟財政範疇各部門及同事恪盡職責、緊守崗位、千方百計“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誠言,在施政層面的確仍有進步改善的空間,未來將會致力提升政策理念的科學性與成效性,以充分回應社會期待和居民訴求;加強轄下部門的執行能力,以更加高效協同的專業意識服務來澳投資者與本澳市民。在此亦歡迎各位議員、社會大眾多向政府建言獻策。

“利民之事,絲髪必興”,這是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之中。經濟是民生的基礎,因此明年政府重點要透過發展產業去提升社區經濟活力,只有當市場呈現出活力,才能創造更多職位,真正有效解決就業問題與改善居民生活。

“危中必有機,窮極則思變”,因應新的發展趨勢,政府會持續為中小微企升級轉型和拓展業務提供支援措施,以及為本地居民舉辦更多與重點新興產業相關的人力資源培訓。在此希望社會各界都能善用綜合旅遊休閒業的發展機遇,主動參與,自我提升。政府務求同全體居民一齊共同努力、自強不息,並肩度過至暗時刻,盡快推動本澳經濟復甦、走向光明。

1723415696.jpg 2.73 MB